能源技术的创新与颠覆性能源技术突破已经成为持续改变世界能源格局、开启全球各国碳中和行动的关键手段。柔性能源材料与器件作为新一代可穿戴电子产品的基石,柔性能源材料包含柔性光电材料、柔性储能材料、摩擦发电材料等,对应的器件包括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器、电池和摩擦纳米发电机等。除了在能源领域,柔性能源器件在信息、医疗和国防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与传统刚性能源器件相比IM体育,柔性能源器件需要在材料创新、结构设计和制造技术方面进行更深入研究。
面对碳中和背景下能源转型的必要性、能源材料与技术创新的紧迫性,由DT新材料主办的2023柔性能源材料与器件高峰论坛将于2023年6月29日-7月1日在宁波举办,论坛主要关注柔性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的基础研究/技术应用、重点聚焦柔性电池的产业化进程/终端需求等热点问题,分享顶尖研究机构IM体育、学者和企业的行业远见,搭建“政产学研用资”交流合作平台。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东盟工程与技术科学院外籍院士、巴基斯坦科学院外籍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导,柔性电子(包括有机电子、塑料电子、生物电子、印刷电子、能源电子和纳米电子)学家。现任西北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柔性电子前沿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黄维院士是国际上最早一批从事柔性电子、特别是有机电子和塑料电子研究并长期活跃在柔性电子学领域的世界顶尖学者。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9)、欧洲科学院院士(2002)、加拿大工程院外籍院士(2019)、韩国科学技术院院士(2018)、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2022)。现任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科思技术研究院院长,佐治亚理工学院终身校董事讲席教授。王中林院士是国际公认的纳米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领军型科学家,是纳米能源研究领域的奠基人。
博士,教授,200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现任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南京邮电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印刷电子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工业大学讲座教授。长期致力于光电功能高分子、IM体育官网登录有机电子、柔性电子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电化学储能材料与界面研究,具体包括柔性储能材料、固态电池、水系电池等。
博士,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磁性材料实验室主任,国家及浙江省WR青拔人才、中科院青促会优秀会员、宁波市十大优秀青年等;从事弹性传感器及应用研究,发表SCI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孵化韧和科技公司。
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集中在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物和新型过渡金属碳化物、氮化物的制备、结构调控和插层化学,及其在能源存储和催化中的应用。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IM体育官网登录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硕士,郑州轻工业学院本科,南京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重庆中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重庆交通大学客座教授,重庆交通大学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重庆市十大创业人物。
理学博士,大连理工大学 教授 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分子结构与性能、碳纳米复合功能材料、高性能与功能纤维方面的研究。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水凝胶材料,柔性储能材料和可穿戴电子设备,获英国皇家化学会TOP 1%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西安科技大学讲师(西安交通大学助理教授),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长期致力于柔性电池隔膜及固态电解质的开发及应用。